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世遗

《泉州十景图》介绍

发布日期:[2024-11-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清源鼎峙(清源山) 城北清源山如翠屏巨障拱卫古城,三台高耸,云蒸雾绕。若天朗气清,游人登高远眺,良田村舍,城郭闾巷,晋、洛二水,罗、紫双山,尽收眼底。此图中峰耸峙,白云如带,近处城垣环卫,朝天门外,径道绕田穿林,盘旋而上山巅。

紫帽凌霄(紫帽山) 与清源山相对西南方有紫帽山,常见紫云覆顶,故名。南麓金粟洞,宋宁宗书“金粟之洞”石刻今存。洞之东北山峰独秀,绝顶石塔凌霄。右峰之西,有石鼓、丹炉、试剑石、仙迹诸文物。此图如诗,咏物纪游,极得紫帽之胜概,为山灵生色。

笋江月色(浮桥) 临漳门外,晋江自西而来,江面开阔,水流徐缓,江畔有石笋古迹,名为笋江。每至中秋,清波映月,江风送凉,到此泛舟赏月,别有佳趣。此图近景,桥上两人伫立,远眺江中泛舟抑或等待赏月的游船。接官亭、石笋山川坛(斗状台基)诸景皆收入图中。

洛阳潮声(洛阳桥) 洛阳江汇马甲、河市溪流东入于海,自古为沿海南北交通必渡之江。至北宋皇祐年间,始建跨江石桥,飞架南北。此图截取洛阳桥中段,桥中小屿建祠庙二三,南侧一座桥堡,为兵备行营,扼桥以守。虽不见长桥首尾,则愈见飞梁卧波、长虹亘天的壮丽景象。

紫云双塔(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兴于宋,衰落于明清之际,其时全寺仅存三门(山门)、紫云大殿、甘露戒坛、檀樾祠、东西二塔等十三处建筑。这幅漆雕所绘与当时开元寺的规模大致相近,自前景推后,依次为三门、拜亭、拜庭、紫云大殿、戒坛,将双塔提到图中最高处,尤增宏伟之势。

关锁烟霞(姑嫂塔) 此幅似南宋山水小品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上部留出大片空白,表现出气蒸波撼、辽阔无际的境界。景物集中在中下段,宝盖山濒海孤耸,关锁塔立于山巅,出于云表。海面上渔船迎风破浪。近景云卷风生,船旗飘扬,丛树倾斜,枝叶飒飒作响,可想见海风之烈。

三洲芳草(桥尾) 笋浯江畔鲤洲、顺洲、华洲延连毗近,称三洲。这里芳草萋萋,凫雁翔集,春秋佳日、游人不绝。此图晋水蜿蜒东流,溪风阵阵,船杆旗飘,芦荻苍苍,小舟荡漾。平和清远之境,令人神往。

朋岭留云(双阳山) 古城西北,大小阳山巍然相峙,小阳山东麓数里,称朋山岭。洛阳未桥,那人翻越岭隔,经白虹山入仙游以通省城福州。岭头立关,关之前后石刻:天分南北,地储祯祥。此图,大小阳山藏烟带云,登陟朋山岭关,险隘峻峭,一如实境,览斯图,怀古之思油然而兴。

凤麓春晓(东岳山) 凤山位古城东北郊,由清源山逶迤东来,势如飞凤,故名。南麓建东岳行宫,俗称东岳山。图中重重殿宇,嵯峨壮丽,益增山势。山下沃野良田,平湖长渠,一派春光明媚的田园风光。

星湖荷香(东湖) 东湖位于古城东郊,因积土为七星墩,又名星湖。图中荷叶田田,花香飘散,亭台阁榭,枕墩面湖。姑娘划舟采莲。牧童骑牛,穿行水岸。整幅画面洋溢着湖山之美与郊野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