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甲戏发祥地的年轻人正在不断给300多年的古老戏种穿上“潮玩新衣”,把非遗变成沉浸式体验,在砖雕上“唱戏”,于田园里“开盲盒”,让戏剧音乐与现代音乐碰撞,推动高甲戏与时俱进“潮”起来。
建设戏剧户外博物馆,开发砖雕文创产品,举办嘉年华……南安石井镇岑兜村为古老戏种赋予现代价值
非遗高甲戏“潮起来”
高甲戏是发祥于泉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深受欢迎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传承创新基因,不断增添创意,迸发持续吸引力,这是业界不断探索的课题。
当下,高甲戏发祥地的年轻人正在不断给300多年的古老戏种穿上“潮玩新衣”,把非遗变成沉浸式体验,在砖雕上“唱戏”,于田园里“开盲盒”,让戏剧音乐与现代音乐碰撞,推动高甲戏与时俱进“潮”起来。
岑兜户外戏剧博物馆吸引游客
高甲原乡
“戏曲+N”打开“流量密码”
南安石井镇岑兜村是高甲戏的发祥地,明末戏剧老艺人洪埔吸收其他剧种表演艺术,创作特色鲜明的高甲戏,并定居岑兜教戏、演戏,被尊称为高甲戏“戏祖公”。
岑兜村有着300多年的高甲戏历史,曾有“十家九戏”的说法,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鼎盛时期,村里的高甲戏班近30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演戏或从事与戏班演出有关的活儿。可以说每一栋老房子、每一块砖头都很有“戏份”。
2022年,在南安市委、市政府等各方支持下,石井镇、岑兜村将村里的200多栋古厝进行原状保留及盘活,规划打造了面积15亩的岑兜户外戏剧博物馆。
岑兜户外戏剧博物馆选取“凡音之起”“戈甲天下”“丑园”等10个点位作为主场馆,根据房子的特点,加以装饰整修,整理出空间,植入高甲戏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创新了“户外博物馆+剧本杀”的新玩法,于2023年5月起对外开放。
在这个戏剧户外博物馆,游客们可以穿上高甲戏的服装,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了解和学习高甲戏文化,观赏具有曲艺特色的闽南古大厝、保存完好的旧戏馆、形象逼真的高甲戏壁画……
岑兜村还打破传统戏剧边界,大力整合戏曲文化、农耕文化等丰厚资源,投资建设文创综合体,快速培育和发展文旅融合新兴业态。
高甲角色文创鼠标垫
高甲文创矿泉水
高甲文创布袋
“在各方帮助下,岑兜村建成了高甲戏展览馆、古戏台,组织高甲戏艺人编写高甲戏史话,设计高甲戏主题文创产品等。”石井镇岑兜村党总支书记洪安平介绍,村里邀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推出了以高甲戏角色为原型的可爱Q版形象、高甲戏的LOGO,衍生出钥匙扣、手机壳、立牌、帆布袋、杯垫等文创产品。
如今,游客在这里能跟着老艺人学画脸谱、试穿戏服,孩子们可以上戏曲研学课,连伴手礼都是戏服纹样的丝巾、脸谱造型的钥匙扣。村里还举行高甲戏嘉年华、“戏幻岑兜 高甲原乡”文化周、洪埔戏剧交流汇等各类戏曲文化活动。同时,还从“萌娃唱戏”抓起打造戏服体验区,结合石井郑成功文化资源,策划研学旅游路线,带动民宿、旅游,把村庄带“火”。
高甲田园走秀
高甲戏服饰文化田园走秀、高甲版脱口秀、戏剧快闪、戏剧潮玩、戏剧帮传会……岑兜以“戏曲+N”的模式让传统艺术走进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2024年中秋节三天假期接待上万名游客,今年“五一”假期的“戏舞田园·潮玩岑兜”戏剧嘉年华吸引全国逾5万人次游客参与,岑兜村“高甲戏剧村IP”与“沉浸式戏剧潮玩地”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文旅影响力持续攀升,文化成了实打实的“流量密码”。
高甲花旦砖雕
高甲砖雕
流动戏曲艺术凝成风景
闽南砖雕与高甲戏,两项非遗互相碰撞结合,会有什么样的别致美感?生长于石井的闽南砖雕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文旅带头人伍建东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意探索。
走进闽南红砖文化艺术馆,一系列高甲戏砖雕文创产品尤为引人注目,高甲戏花旦的婉约、武生的英武跃然于红砖之上。水墨版画的笔触,将两项非遗技艺融于一体,十分雅致。身为馆长的伍建东介绍,这一文创产品展现了两项非遗之美,2024年10月31日,他带着高甲砖雕赴北京参加非遗风物大赏,深受欢迎,嘉宾观众纷纷体验、求购。
作为闽南砖雕非遗传承人,伍建东深知,闽南砖雕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而作为南安石井人,他更从小便知高甲戏是发祥于泉州南安岑兜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和南洋华侨旅居地,是流播区域最广、观众最多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
2024年,伍建东开始思考设计高甲戏系列砖雕,他从闽南的戏台笙歌获取灵感,探索将流动的戏曲艺术凝固为闽南砖雕风景,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生活日常。
“在图案上,我们设计了花旦、武生、大花脸和丑角,最终选用了更典雅的花旦和武生。”伍建东介绍,材料的选择同样考量着价值权衡。闽南砖雕的厚度基本在15毫米左右,考虑到文创产品的便携性,需要把红砖从15毫米直接加工到8毫米。每一件作品都选用闽南地道红砖,需经历定厚、雕刻、打磨、上色、装裱等十余道工序。“我们利用现代化机械雕刻,但从红砖的选材,到加工制作、填色、打磨装裱,都以人工干预”,从而确保品质,也让非遗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
潮玩高甲
邀约玩家田园瞅戏
戏剧是以舞台为载体,融合文学、表演、音乐等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在高甲戏等戏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传统戏剧音乐与现代潮流音乐融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丑”你有戏·田园音乐嘉年华带来戏曲与音乐的碰撞
10月1日至2日,南安市将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呈现。石井岑兜村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丑”你有戏·田园音乐嘉年华。
“这不仅是一场音乐节,更是一次深植于闽南文化土壤的创意表达。”嘉年华牵头单位南安市能源工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以高甲戏中极具亲和力的“丑角”为灵感来源,打造“丑”与“瞅”这一谐音双关主题,既是对所有玩家发出的趣味邀约,也寓意着高甲戏与大众之间零距离的对话与互动。
高甲戏以“丑”名世,能美能丑,亦庄亦谐,可谓“丑”到登峰造极,但又雅俗共赏。“我们挖掘高甲戏‘丑’行元素,与符合当代审美和趣味的玩偶IP相结合,在趣味放松中,带大家换个角度认识高甲戏。”田园音乐嘉年华承办策划人介绍,整个嘉年华将包含“瞅着就好玩”体验、“瞅一眼”市集、“瞅你有戏”音乐节三大部分。
可以听跨界新声,“胖瓜音乐节”与“未来公园·国际大学生音乐节”两大IP将打破边界,带来传统高甲戏唱腔、乐器与流行音乐的创新融合。以童声旋律演绎岑兜风情,青年音乐人高甲主题原创歌曲首演,将让现代音乐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可以看戏韵新景,高甲戏元素化身田园艺术装置与打卡场景,从田园入口的胖瓜迎宾,到卡通化的高甲九角互动点,再到与古戏台遥相呼应的“新戏台”,每一处都藏着戏韵与巧思。泉州提线木偶走出戏台,与观众田间互动,带来“猪八戒”也来“吃瓜看戏”的趣味场面。
还可以沉浸式嬉戏,高甲角色、互动小丑、气球达人将于下午时段随机“出没”田间,与游客即兴互动。现场还设有文创市集、脸谱彩绘、美式热狗、特色饮品等摊位,开展高甲创新的趣味互动游戏,不仅可免费“吃瓜看戏”,还有机会抢到高甲戏文创好礼——脸谱扇、戏票夹、角色钥匙扣等。此外,外场的“瞅一丑”戏剧市集还有20余家特色在地与网红美食摊位。
戏剧盒子剧场表演有一定随机性,游客可获得“开盲盒”的乐趣。
戏剧盒子
随机开启不同剧种“盲盒”
除了田园音乐嘉年华外,10月1日至8日,在岑兜村各个角落,还将有各种创意玩法。石井镇政府三级主任科员黄凌波介绍,届时戏剧盒子、沉浸式戏剧集市、儿童戏剧实验营将带来戏曲主题快闪、NPC巡游、戏剧盲盒、儿童体验高甲戏角色塑造快速教学等活动。
“特别是戏剧盒子,将有不同风格的戏剧舞台分布在不同角落,也将有‘开心麻花’团队和全国代表性剧种上台表演。”黄凌波表示,这些戏剧盒子有传习剧场、水镜剧场、无界剧场、兰亭剧场、薪火剧场,“哪个团队到哪个戏剧盒子剧场表演,有一定的随机性,像一个‘盲盒’,让游客寻宝、邂逅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