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木兽》
游客头戴簪花围观赏《途中风物展》(《上城士》供图)
泉州中心市区中山路“抬头遇见鲤”国潮快闪街头文化展演(张九强 摄)
《平行花园》系列将传统的中国竹编和泉州竹漆篮带入现代空间
《前院游廊》中的风骨船舫以一盏泉州花灯点睛
《前院游廊》将中式园林的“游观哲学”折叠成“流动的表达”,为泉州威远楼前院谱写出新式园林的叙事游诗。(《上城士》供图)
“穿越宋元奇妙游”的世遗泉州非遗时尚秀(陈小阳 摄)
全球非遗巡展IP首站“上城士非遗巡游空间001泉州站”在泉州中心市区的威远楼启幕,持续至5月18日。花灯木偶、簪花围、竹编、漆篮、铁观音、滴水兽等一系列泉州非遗元素与明星创作、建筑艺术深度捆绑,形成文化IP,以先锋姿态重构传统文化表达。
“∠45°刺桐幻幕”国潮快闪在泉州中山路上演,掌中木偶、南音等闪耀沉浸式演出,汇成“一窗一景”的奇幻剧场。
“穿越宋元奇妙游”非遗时尚秀,奏响世遗、非遗与时尚的多元乐章……
今年以来,泉州非遗与时尚艺术、生活方式相融,搭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的文化桥梁。泉州人和喜欢泉州的人们,不断尝试和探索非遗的创意先锋表达,让非遗更加可触摸、可感知,展现新活力。
□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文/图(除署名外)
跨领域合作展现非遗魅力
在“上城士非遗巡游空间001泉州站”策展人、上城士集团创始人伦思博看来,泉州“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独特的人文气息”。泉州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与独特的城市魅力,为《上城士》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双方相互成就,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伦思博表示,“直给式”表达是当下非遗传播的痛点。“很多手艺人将作品直接陈列,缺乏灯光、场景等氛围营造,忽视了‘美需要被仪式感托举’。”他呼吁打破“打卡式”传播,通过沉浸式体验、跨领域合作等方式,让非遗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载体。比如,非遗巡游空间001泉州站就精心挑选了众多与泉州文化紧密相关的非遗项目,同时邀请演员、音乐人、建筑师、设计师等参与创作,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展现非遗的魅力。该巡展以“树”为灵感,以一棵树的生长姿态,聚集非遗内容的开枝散叶,营造体验式的新式非遗空间。展览之所以选在威远楼,是因为这里是泉州的地标古建之一,有充足的前院空间,也有让非遗巡游威名远扬的寓意,同时,又与中山公园有生态脉络,古榕树多而茂密,很切合主题。“我们去年两个月内8次造访泉州,考察了18处场地,当傍晚过来看到景观灯亮起,将‘威远楼’三字照亮,内心瞬间被击中了。”
为非遗加上现当代艺术“滤镜”
非遗巡游空间001泉州站活动由明星、艺术家、建筑师等跨界参与,将非遗与创意相连,惊喜不断。
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WAARCHI STUDIO设计的《前院游廊》将中式园林的“游观哲学”折叠成“流动的表达”。整个前院,模拟中式园林的一步一景、曲径通幽的游园体验,将泉州历史建筑威远楼前院,以多组创新式造型装置的建筑空间串联,将泉州历史的恢宏底色依次呈现:“入院屏风”如半透的时光滤网,阳光板切割出斑驳的影调;“翠角方榭”以几何解构亭台,木纹与霓虹在榫卯间悄然对话;“风骨船舫”悬垂阳光板的波浪纹与自然水露相遇,似一艘凝固于历史涛声中的舟楫,一盏泉州花灯照亮航船。曲径蜿蜒处,茶廊的亚克力立柱折射闽南茶烟,恍若琥珀封存了流动的烟火。
“这是园林的当代转译——木的温厚、钢的冷冽、光的游移,在一步一景中碰撞出时空的褶皱,为泉州威远楼前院谱写出新式园林的叙事游诗。”WAARCHI STUDIO联合创始人、品牌主理人王语馨介绍,这些空间装置将跟随全球非遗巡游IP到访世界各地更多历史文脉场景,既是泉州百年建筑的诗意注脚,亦将成为全球历史街巷的流动符号。
同样由WAARCHI STUDIO创作的《滴水木兽》以泉州传统建筑“滴水兽”为灵感创作。作品以建筑爆炸分析图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解构,层叠的木片如同泉州本地文化记忆的切片,拼凑出巨兽的形态。镂空的装置中心,一只由回收塑料3D打印而成的滴水兽悬浮其中,仿佛与过去对话,与未来呼应。作品悬挂在空中,犹如一条吉祥锦鲤在泉州威远楼的二楼转角处一跃而起。王语馨解释道:“滴水木兽如同一座时间的桥梁,连接着记忆与想象、物质与精神,创新是对根源的深刻理解与重新诠释。”
演员马思纯第一次转换身份尝试艺术类型,她创作的《爱之神树》以香樟树为核心骨骼,三面雕刻金属板的环绕空间,冷硬的表面镌刻着她的手写笔迹。马思纯说:“‘爱’的命题,让我想到用香樟树根作为基底——它扎根土地,象征爱的包容与厚重;树叶部分原本想用玻璃,最终因承重的关系,以亚克力替代,既保留折射光影的脆弱感,又兼顾安全。”作品三面墙上,布满马思纯书写的文字,光透过字迹投射在“神树”上,形成虚实交织的视觉语言。“爱很难定义,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者感受到尽管爱有脆弱面,却依然能赋予人力量。”《爱之神树》每8片亚克力碎片拼成一个爱心,为作品增添了温暖彩蛋。
“非遗就在身边,像这次的艺术装置,就是一种表达。平时在社交媒体分享非遗美食、故事,也是对非遗的传播。关键是用心发现身边的文化宝藏。”马思纯表示,将找机会带父母来泉州,漫步古城、品美食,感受古老民俗与现代生活的自然融合。
家具与产品设计师徐明宇的非遗竹编会客厅《平行花园》系列,则将古老的非遗竹编带入现代室内空间,探索竹材的视觉美学与功能。同时,结合泉州非遗漆篮,展现了竹编与大漆的文化与美学。整个系列探寻了非遗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可能性。
而每晚7时,非遗巡游空间还有“柏涛塔籽火”表演,由全球40位先锋建筑师之一、中国艺术家彭涛演绎,以火龙形态螺旋向上、高达6米的火焰景观致敬人类的坚毅、勇气和希望。
先锋表达方式涌动
除了此次非遗巡游。在泉州,还有不少项目对非遗进行创新表达,让人们沉浸式感受、感知非遗。
4月6日晚,一场以“∠45°刺桐幻幕”为主题的国潮快闪在泉州中山路荣宝生活・泉州馆前惊艳亮相。快闪中,掌中木偶跃然骑楼窗台,南音悠扬,新中式旗袍与光影共舞,在这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声光电的沉浸式演出中,非遗元素在观众与骑楼的45°仰角间焕新绽放,成为可看、可听、可互动的体验,形成“一窗一景”的奇幻剧场。
“中山路是泉州的百年老街,我们希望通过非遗和国潮元素的注入,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主办此次活动的鲤城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为此于去年底成立刺桐艺术团,以古城为展示载体,将现代创新表演形式与闽南非遗元素相结合,在古城街巷间演绎世遗泉州丰富的民间艺术,推动闽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作为文化休闲复合空间,荣宝生活・泉州馆不仅陈列画界名作、举办沉浸式艺术展,更设置木版水印非遗体验区与互动拍照区,让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参与文化创造。
不得不提的还有春节期间泉州举行的“非遗中国年 就在泉州过”活动。其中,2月3日晚,在泉州府文庙举办一场“穿越宋元奇妙游”主题世遗泉州非遗时尚秀,奏响了一曲世遗、非遗与时尚完美交融的多元乐章。时尚秀以泉州世界级非遗为主轴,融合“世遗、非遗、时尚、秀场”四大元素,以南琶为舞台造型,让非遗在艺术音乐的琴弦上流动,生动展现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以及闽南风俗等非遗之美,沉浸式体验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非遗焕新改变生活的文化实践。
在泉州这座兼容并包的城市,非遗拥有无限的创意融合、先锋表达的可能。非遗不断焕新突破,让泉州文旅持续“出圈”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