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泉州古城区中山南路主路已全面开放通行,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漫步骑楼下,重新砌砖置换后的廊柱雕饰精细、古韵盎然。(李莹 摄)
到处充满闽南建筑美 (李莹 摄)
俯仰之间处处是景 (李莹 摄)
灰塑别有韵味 (李莹 摄)
剪瓷雕就像一幅幅3D立体画 (肖培滨 摄)
剪瓷雕内容丰富多彩 (李莹 摄)
改造后的中山南路焕然一新 (肖培滨 摄)
百年骑楼在夜色中兼具历史韵味与光影美感 (陈晓东 摄)
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泉州古城区中山南路主路已全面开放通行,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昨日,记者获悉,在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的领导下,泉州文旅集团权属古城公司有序推进中山南路及周边街巷提升项目,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中山南路主路面铺装、骑楼结构加固、立面修缮、绿化景观、夜间照明。这条古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双节的到来。
路面更舒适 主干道“功能焕新”
昨日,记者来到中山南路,只见主路面整洁干净宽敞,道路两旁的绿化树迎风摇曳,车辆有序通行。
据介绍,中山南路主路路面铺装遵循生态环保理念。在路面铺装材料选择方面,选用具有透水性、降噪性和耐久性的优质材料,主要为本地芝麻灰花岗岩条石,嵌入红砖,质地坚硬、密度高,既坚固耐用又彰显地域特色。不仅增强了道路使用韧性,更提升了城市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能力,切实降低了内涝风险。
“此次骑楼地铺我们选取的是5厘米厚的花岗岩石板,并采取红白配色进行铺设。”项目经理黄培杰介绍道,改造前的骑楼地面铺设的是普通地板砖,时间一长极易破损,此次选取的加厚花岗岩石板不仅更美观、易清洗,而且材质抗酸碱、耐腐蚀,使用寿命更长。“中山南路改造提升工程自去年启动,历时近一年,近期主路全部完工。”
据介绍,本次改造推动中山南路“功能焕新”,对主路段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完成了地面铺装、骑楼加固及水电网管线更新等,为道路长期安全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沿街店铺也迎来“系统性更新”,工程不仅为商户统一安装了节能路灯,还同步配置了隔油池与化粪池,优化夜间照明环境和污水处理系统,既提升商户经营环境,也增强了市民游客的步行与购物体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中山南路宽敞整洁,行车更加平稳顺畅,“小白”观光车与居民电动车和谐共行,行人漫步舒适安心。
立面更亮丽 呈现百年骑楼独特美学
在全面提升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中山南路更以匠心细节实现功能与风貌的“双提升”,精心打造百年骑楼的独特美学体验。
漫步骑楼下,地面铺砖整洁干净,重新砌砖置换后的廊柱雕饰精细、古韵盎然。抬头便能看到沉淀着百年的美:一幅幅3D立体画——剪瓷雕,走兽飞禽与花卉树木在骑楼上活灵活现;一组组灰塑,展现浓厚的闽南民间装饰风格;一扇扇形态各异的窗户,是闽南人审美的外在体现……
道路两侧雨水口处采用青石与白石相间铺设,青石材质稳定且历久弥新,表面雕刻刺桐花、铜钱纹等传统图案,展现古朴美感。
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南宋,其门口路面结合历史遗址研究与现状,采用长度近4米的花岗岩一体打造桥面,力求重现花桥古地的昔日风貌。
骑楼外立面注重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精心修复剪瓷雕、灰塑等特色装饰。项目聘请杨建宗等经验丰富的匠人参与或指导,坚持使用传统材料如蚝壳灰、麻丝等,按照传统技艺进行施工、雕刻、贴瓷,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保留最纯正的闽南建筑韵味。
夜景更璀璨 展现历史韵味与光影美感
夜幕降临,中山南路骑楼两侧新装的灯光次第亮起,从涂门街一路绵延至江滨北路旱闸。柔和的光线下,“古早味”的老店招——“玉苑茶林”“泉州市百货公司”等字样清晰可辨,骑楼的外立面轮廓在灯光的勾勒下更加明显,建筑外立面上灰塑的飞禽走兽、剪瓷拼贴的四季花卉也被照亮细节,重新焕发光彩。
“在立面照明提升工程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暖光射灯、线条灯、洗墙灯等灯具,整体采用2700K—3000K暖色温体系,能更好地凸显建筑本体及雕花工艺。”黄培杰介绍,整个项目设计遵循暖色温、高显色性原则,结合闽南建筑的色彩特色,重点考量结构美感,力求精准还原红砖古厝的材质肌理,使之神形兼备、光影灵动,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间景观。
据介绍,作为中山南路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环,立面照明提升工程紧扣“新旧融合、历史结构、文化增值”主题,对中山南路主干道及特色街巷实施系统性灯光改造。在立面照明工程的设计中,暖光射灯以精准投射角突出浮雕细节,线条灯沿建筑轮廓形成连续光带,洗墙灯通过漫反射均匀铺陈立面基调,确保红砖的铁红色泽、灰塑的肌理在夜间呈现出材质真实感,让百年骑楼在夜色中兼具历史韵味与光影美感。